一、念阿彌陀佛,能往生西方否? 念佛法門是「五停心」之一種修行,後成為淨土宗主要修行之綱領,雖然淨土宗也有教裡與禪定,卻有很多信眾,因為鼓勵與方便修行,對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產生一些認知的偏差與誤導。特別摘錄<六祖壇經>疑問品,韋刺史請教六祖的對話,作為在家居士修行之參考。 刺史問:「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,願生西方,得生彼否? 請和尚願為破疑。」 師曰:「使君善聽!世尊在舍衛城中,說西方引化經文,分 明去此不遠。若論相說,里數有十萬八千,即身中 十惡八邪,便是說遠。說遠為其下根,說近為其上智。人有兩種,法無兩般;迷悟有殊,見有遲疾。迷人念佛求生於彼,悟人自淨其心。所以佛言:『隨其心淨即佛土淨。』使君東方人,但心淨即無罪,雖西方人,心不淨亦有愆。東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西方,西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何國?凡愚不了自性,不識身中淨土,願東願西,悟人在處一般。故佛言:『隨所住處恆安樂。』使君心地但無不善,西方去此不遠。若懷不善之心,念佛往生難到。今勸善知識,先除十惡,即行十萬,後除八邪,乃過八千。念念見性,常行平直,到如彈指,便睹彌陀。使君但行十善,何須更願往生!不斷十惡之心,何佛即來迎請?若悟無生頓法,見西方只在剎那,不悟念佛求生,路遙如何得達?惠能與諸人移西方於剎那間,目前便見。個願見否?」 眾皆頂禮,云:「若此處見,何須更願往生!願和尚慈悲, 便現西方,普令得見。」 師曰:「大眾!世人自色身是城,眼耳鼻舌是門,外有五門, 內有意門。心是地,性是王。王居心地上,性在王在,性去王無。性在身心存,性去身心壞。佛向性中作,莫向身外求。自性迷即是眾生,自性覺即是佛。慈悲即是觀音,喜捨名為勢至。能淨即釋迦,平直即彌陀。人我是須彌,邪心是海水,煩惱是波浪,毒害是惡龍,虛妄是鬼神,塵勞是魚鱉,貪瞋是地獄,愚癡是畜生。善知識!常行十善,天堂便至。除人我,須彌倒;去邪心,海水竭;煩惱無,波浪滅;毒害忘,魚龍絕。自心地上覺性如來,放大光明,外照六門清淨,能破六欲諸天。自性內照,三毒即除,地獄等罪,一時消滅,內外明徹,不異西方。不作此修,如何至佊?」 大眾聞說,了然見性。悉皆禮拜,俱歎善哉,唱言: 「普願法界眾生,聞者一時悟解。」 二、在家如何修行? 師曰:「善知識!若欲修行,在家亦得,不由在寺。在家能 行,如東方人心善;在寺不修,如西方人心惡。但 心清淨,即是自性西方。」 韋公又問:「在家如何修行?願為教授。」 師曰:「吾與大眾說<無相頌>,但依此修,常與吾同處無 別。若不作此修,剃髮出家,於道何益?」 無相頌 心平何勞持戒,行直何用修禪? 恩則孝養父母,義則上下相憐, 讓則尊卑和睦,忍則眾惡無喧, 若能鑽木取火,淤泥定生紅蓮。 苦口的是良藥,逆耳必是忠言, 改過必生智慧,護短心內非賢, 日用常行饒益,成道非由施錢。 菩提只向心覓,何勞向外求玄? 聽說依此修行,天堂只在目前。 三、結語 佛法修心顯理,究竟堅固本妙覺元,若不知所指之心,不獨近具根中,實則量周法界,遍為諸法本體。何以明事?通會四科(五陰、六入、十二處、十八界),觀相生滅全妄,論性即妄皆真,全事即理,圓彰七大全相皆性,極於三如來藏(三藏一心)圓融無礙。談論初發心時,特別強調兩種先決條件:一、以因同果,澄清五濁入涅槃義。二、從根解結,解脫纏縛入圓通義。摘錄於<楞嚴經>特別請觀世音菩薩,解說耳根圓通修行。初於聞中,入流亡所。所入既寂,動、靜二相,了然不生。如是漸增,聞所聞盡。盡聞不住,覺所覺空。空覺極圓,空所空滅。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。如此的解六結破五陰,方能解脫三界入涅槃。念佛法門亦然,應棄惡行善,破五陰離五蓋,修慈悲心、平等心、清淨心,才能達到念佛三昧,當然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否則知見不明,一心只貪念佛之便,要往生西方實遠矣!
目前分類:社會教育心靈饗宴 (15)
- Nov 29 Wed 2017 21:50
念阿彌陀佛,能往生西方否? 2017/7 王枝財
- Mar 17 Mon 2014 18:27
人生四柱『理相心話』 下集
- Apr 06 Sat 2013 07:39
中台禪七感言
中台禪七感言 普印傳向 2013/2
大年初二,跟精舍師兄們上中台,這是畢生的第一次禪七,意義非凡感觸良多,深深感到,禪七是學佛必經的關卡,是修行生活的體驗,八天禁語與外隔絕,更是淨化心靈之旅,不但有新的體悟與收穫,更勾起四十年前軍旅生活的回憶,特將心得感受敘述分享。
- Oct 09 Sat 2010 12:22
M型社會結構不可能存在
- Nov 10 Sat 2012 16:24
追心解秘話人生 (下集)
追心解秘話人生 (下集) 王枝財(傳向)2012/10
上集我們建構概念與基礎認識,下集著重於概念說明,以及心之用的分析,以「三度空間思考邏輯」為主軸解析,分為外三維環境市場的評估與內三維個人條件資源的考量,外三維是理入的法門,內三維是行入的功夫,內外兼顧來達到智慧雙修效益,複製聖賢經驗智慧的體認學習,有效尋找人生正確的方向,也就是要掌握做人做事的道理原則,生活成長的方法學問,人群互動的技巧藝術,當我們找到人生的道理與生活的方法,就找到理想方向與幸福快樂。
- Oct 29 Mon 2012 16:49
學習作菩薩
學習作菩薩 普印高級班 傳向2012/10
菩薩(梵語 bodhi-sattva)是菩提薩埵之略稱。菩提指覺、智、道之意。薩埵是指眾生、有情。菩薩者道心眾生,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。以智上求無上菩提,以悲下化眾生,修諸波羅蜜行,自利利他二行圓滿,成就未來佛之修行者。菩薩廣義分為三種層次,讚嘆菩薩稱呼一般善心人士,修行菩薩是在家修行的佛門弟子,證果菩薩尊稱修成菩薩道者,如觀世音八大菩薩等。本文為退休初學者一年禪修的心得。願以證果菩薩的慈悲智慧為學習目標,透過風險管理來學習理財趨吉避凶之方,社會教育為普渡眾生方便之門。
- Jun 09 Sat 2012 09:38
『正信的佛法』導師法語研讀心得
- Sep 03 Sat 2011 17:22
『心靈禪學』建國百年社會教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