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作菩薩 普印高級班 傳向2012/10
菩薩(梵語 bodhi-sattva)是菩提薩埵之略稱。菩提指覺、智、道之意。薩埵是指眾生、有情。菩薩者道心眾生,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。以智上求無上菩提,以悲下化眾生,修諸波羅蜜行,自利利他二行圓滿,成就未來佛之修行者。菩薩廣義分為三種層次,讚嘆菩薩稱呼一般善心人士,修行菩薩是在家修行的佛門弟子,證果菩薩尊稱修成菩薩道者,如觀世音八大菩薩等。本文為退休初學者一年禪修的心得。願以證果菩薩的慈悲智慧為學習目標,透過風險管理來學習理財趨吉避凶之方,社會教育為普渡眾生方便之門。
因緣際會入佛門
記得小學四年級,家母為念經拜佛的心願,特地拜託鄰居一位法師,教我念一部「救苦真經」,要我學會再轉教她,虔誠努力的心,不識字竟然在半年學會。整整過了五十年,同修學佛好幾年,也不敢引我入門,深怕我會跟師父辯論,有個假日,女兒怕我在家無聊,特地準備一部『新少林寺』的影片,一個人靜靜欣賞過後,自動要求同修去請問師父,開課三週了還可否加入?經師父同意後進普印初級禪修班。很幸運有機會參加,建國百年暨中台禪寺落成十年慶典祈福法會,八月十四日皈依佛門,上唯下覺老和尚賜予法名傳向。
社會教育起共鳴
於九十三年公務員退休,加入中華民國社會教育協會,協助會務與社教工作,還兼任士林地方法院調解委員,為了社會教育與終身學習,進台大土木研究所,修營建工程管理碩士班,原本是財務會計背景的我,對投資風險特別有研究興趣,風險管理是投資理財的專業學問,要探討環境制度、情境市場與心境態度的影響,重視預測、預備與預防的計畫,提出「三度空間的思考邏輯」,分外三維的評估(環境制度、景氣趨勢與市場競爭),以及內三維的考量(個人資源條件、風險機率與目標期望),作有效的規畫決策。又針對當前社會的亂象,強調「你我他」理性思考與尊重他人的社會觀,來消弭兩極化的對立。期望人人成功快樂社會健康繁榮。
中台的弘法宗旨:積極提倡五化運動,推動社會教育。藉由佛法「學術化、教育化、藝術化、科學化、生活化」,將佛學禪修推廣至各階層。因為人心的安定,是社會安定的基石,由於社會教育的精神起共鳴。皈依佛門如獲尋寶圖,
學佛這門功夫,強調理入的領悟與行入的修為,一切從心的思維改造開始,外三維與理入法法相通,依循佛學法門體驗聖賢智慧,了悟大自然循環與變化的道理,學習做人做事的原則、生活工作的方法、人群間互動的學問,內三維內審與行入修心同功,懺悔是棄惡行善的開端,勤修六度波蘿蜜是去除貪瞋癡的法門,受戒發願是實踐修行的力量,風險管理可以趨吉避凶,社會教育能夠淨化心靈美化人生,學習菩薩智慧雙修,更可離苦得樂普度眾生,達超凡入聖的境界。
發願修行菩薩心
退休都想要樂活養生,花甲之年開始修心學佛。生活安排每週三禪修、週五卡拉O K、週日爬山,其餘的日子跑運動場,朋友多興趣廣退休還很忙。禪修一年在師父的薰陶下精進不少,為教育感化作表率,開始吃素受五戒,理入奉行佛教四聖諦,行入勤修八正道與十善事。實踐中台四箴行:對上以敬,對下以慈,對人以和,對事以真。為社會教育還遊度紅塵,秉持五好生活觀待人處事,走好路,作人有原則!修好心,心思存感恩!作好事,做事講方法!說好話,態度要真誠!營造好氣氛,到處受歡迎。「想開、看開、放開,心無罣礙!想通、溝通、變通,萬事圓融」當座右銘。珍惜緣分傳播善知識,智慧雙修品味人生,安然自在發現心靈變好富裕。個人深深體會沒社會經驗歷練,作不好社會服務,缺乏慈悲智慧,作不好社會教育,願以有生之年,學習菩薩的慈悲智慧為目標,透過風險管理傳播趨吉避凶之方,社會教育為普渡眾生方便之門。
世界各地災害頻傳,國際的亂局動盪不安,台灣亂象的社會充滿無力感,要改變當前的亂局,扭轉頹敗風氣,唯有引導大家學佛修行一途,從淨化心靈作起,學習菩薩以智上求無上菩提,以悲下化眾生,修諸波羅蜜行,自利利他二行圓滿。因為;慈悲沒敵人,智慧無煩惱,讚嘆少爭端。驗正佛道是至高無上的出世法門,佛法是心靈的神醫妙方,佛學更是最佳的社會教育課程,大家都努力學佛傳道,人人離苦得樂超凡入聖,社會就會健康和諧安寧,世界也會現太平。感恩大眾布施慈悲歡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