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心靈補給站 (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佛法對人性特質的闡釋

    天地無常是真理,人心善變有『貪、瞋、癡』是特性,因為;天地多災變,人的生命短暫,社會的資源有限,生活競爭非常,人心貪、瞋、癡不斷,老病死受業力牽絆,深陷八大苦與諸多煩惱當中,生死六道輪迴。為此;佛菩薩示現人間,講經說法來度化眾生,教導大家相信因果,如何離苦得樂與解脫的方法,開示八萬四千法門,就是修身口意十善事的功夫,圍繞著除滅貪瞋癡而轉。佛法稱貪瞋癡為三毒,是根本無明覆蓋真心,令我們的覺性消失稱為癡,無明比較與我執我慢,產生心念意識的顛倒妄想,導引身三(殺盜淫)口四(妄語、惡口、兩舌、綺語)意三(貪瞋癡)的造業,因此有貪愛瞋恨諸多煩惱,都是修行的障礙關卡。當人在發怒生氣的时候,情绪激動火冒三丈,激發思维的混乱,所言所行大多不理智,什麼事都作得出來。佛經云:瞋恚大魔軍,火燒功德林!指的是修行的大障礙,很難克服的大煩惱,為提醒修行人,應該時時刻刻謹記消除,制訂早課誦持四宏四願,『煩惱無盡誓願斷』。佛法強調內修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修心為本,佛學修行統稱為『心地法門』。

王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解讀心經入經眼,

層層展開似白蓮,

王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王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王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我們常聽到煩惱即菩提的開示或說法,卻很難確切了解其中含意,而陷入修行的理障關卡,首先要先知道煩惱的由來,以及菩提的涵義,再來進一步分析討論,特別提出風險管理『三度空間的思考邏輯』概念架構作評估分析,也就是環境、情境與心境的探討,特別著重心境層面的比較說明。

一.煩惱的起因

王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 何謂覺心觀照?

    所謂覺心觀照,就是要發揮心的覺知靈性,讓自己的心清楚明白,對外界景物色相作觀察,同時照見自己的思維與言行表現,是否如理作意?是否互動良好?是否平安快樂?

王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百字勸修行  


文章標籤

王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