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四柱『理相心話』下集
三、真心難交
人體的奧秘如同小宇宙,人者,身、心、靈三合一也。
身為體、心為器、靈為本、性為用。身有眼、耳、鼻、口與皮膚五官,配合四肢有心而活動,心是體內的器官日夜不停運轉,『心』者靈性合一之用,靈性是先天本能覺知,七情六慾食色性也,個性是後天成長學習的行為習慣,三字經:「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習相遠,苟不教,性乃遷。」,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愛惡欲奇妙非常,心有學習、記憶、分析與整合決策功能無限,透過五官察照外界的感覺,經過意識比較判斷,產生個人的看法、想法、說法與作法,起心動念之間,表現個人的情感行為。心動則命在心停則人亡,老病衰敗體滅靈魂離散!
心藏於內,方寸之間,是物體、人體器官稱為肉團心,心用於外,浩瀚無邊,起心動念與胡思亂想,可穿越時間與空間,稱為妄想心,原本的心具有靈性本能,寂靜無為清楚明白,自己作主稱為真實心。從人體結構機能分析,心通體內各器官,整合人體循環系統功能,心位於身體左胸部日夜不停跳動。假如不瞭解天理循環認清環境變化,將處於無明恐慌之中,若不能掌握市場的流行趨勢,會落伍或被淘汰,待人處事拿不定原則方法,很難隨心所欲或一事無成,這是心的外三維功夫,心的內三維修練,是生活知識經驗學習、邏輯判斷理性分析與人生價值觀情緒控管。因為;人性有貪瞋癡惡習,一般人為生活的競爭,為私欲佔有而心術不正,因無知短見貪婪衝動而隨心所欲,聰明的人了解環境趨勢,作事有規劃方法,學會借力使力心隨境轉,聖賢高僧體悟真理精進修為,具有定力智慧而達到境隨心轉,最高層次就是寂靜圓滿自在如來的境界,也是佛學的出世法門寂靜無心,每個人都一樣有覺知覺性,因為後天的學習表現不同,產生五種心的層次(如圖三)。
為何真心難交?一為心之用有層次,很難整齊有交集,二為人性有貪瞋癡慢疑惡習,起心動念勾心鬥角隨時在變,三為個人隱私利益有所隱瞞,很多事都是應付有保留,真正坦誠知己的交往很少。
四、真話難聽
語言是文字的口語化,是人類溝通表達的工具,說話是藝術聽話是學問,語言除了個人知識水平與組織能力之外,還包括語氣與表情的感受,同樣一句話,在不同情境與不同方式表達下,聽話者就會有不同的解讀,經常因知識水平、區域文化、年齡與情緒等因素,產生層次差異與觀念代溝,將很難溝通解釋,俗話說;話不投機半句多,因此,講話溝通要先交心,有關係好感才有話題,有交情一切就好商量,聽話要先體察說話者的用意目的,分析用詞內容表情細節,辨別虛實真假這就是聽話的學問。一位能言善道者,講話要有技巧條理分明,要誠信幽默言之有物,還要抓住時機產生共鳴,這些經驗可以透過專業訓練與學習,所以說「說話」是一種藝術。
為何說真話難聽?因為;大家都要聽好聽的、想聽的與安慰的話,如此的預期設限,形成一種拍馬屁的社會文化,誇張恭維、虛偽應付與美麗謊言,甜言蜜語或輕聲細語當然好聽,其實背後都有目的。一般人喜好自我表現大談闊論,不合自己利益看法就不爽,不滿就反對指責批評,爭吵鬥氣不理性謾罵,說話直接了當習以為常,任性脫口而出的話,心境最真實的表現就是真話,大小聲當然很難聽。佛陀提醒世人口四過:妄語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,這四種心態語言,都是麻煩與痛苦的源頭,損人不利己還製造很多社會問題,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。」,知識分子與修行者應慎戒之。
該說不說是失職,不該說亂說是唯恐天下不亂,說話的原則,盡量多關心少指責,提建議說明代替批評,以同理心輔導勸進,多說尊重的話、關懷的話、寬容的話、商量的話、激勵的話、正面的話、肯定的話、讚賞的話,要少說抱怨的話、責備的話、瘋刺的話、掃興的話、批評的話、命令的話、炫耀的話、重複的話。說話的技巧,急事慢慢說,大事清楚的說,小事幽默的說,沒把握事謹慎說,別人的事小心的說,夫妻的事商量說,孩子的事開導的說,得意事找適當人說,傷心事不可見人就說,做不到的事不要任意說。
五、結論
人生四柱「理相心話」,就是天地人運行互動的主軸,運行生理相,互動生話語,是人類生存發展最關鍵的學問。一切唯心所現唯識所變,分析一個人對「理相心話」的知見修行功夫,就能斷定其一生成敗得失的機率與命運。
人生的價值在於學習成長奉獻,生命的意義是情感互動經驗傳承,人類的光輝,要人人有正知正念的心,隨時隨地回饋社會懂得感恩,讓渺小的生命,展現正面的功能。學有所獲,充分瞭解無常與循環的真理,能破除無明產生信心,學習風險管理能認清事實真假,掌握環境趨勢能趨吉避凶,作好事前的預測與規劃,可以得到快樂、健康與財富,人生將會一片美好光明。悟無所得,這些人生哲學在世法門,即使都學會貫通,只能提高成就事業前途,還是無法了斷生老病死,充分帶給我們滿意快樂,所以要依正道正精進修行,才能夠超凡入聖,真正離苦得樂,從識透悟理、轉念生智、放下無住,達見性成佛證道菩提。